- 赵邯郸故城
- 在河北邯郸市。
邯郸之名最早见于《春秋·谷梁传》。
卫献公弟姬专逃到晋国“织绚邯郸,终身不言卫”。
城先属卫,后属晋,入战国属赵。
赵敬侯元年(公元前386年)“武公子朝作乱,不克,出奔魏。
赵始都邯郸”。
至赵王迁八年(前228年)为秦所占,历经八帝,共一百五十八年,邯郸一直是赵国的都城;汉代是五大都市之一。
据考古发掘与勘察所知,邯郸故城是由赵王城及大北城两部分组成。
赵王城在市西南,距市中心约4公里,是赵都的宫城遗址,分东、西、北三城,平面呈品字形,总面积505万平方米,遗址北临渚河,地处太行山余脉,上筑残垣高3—8米,婉蜒起伏,气势雄伟。
城内地面上有布局严整的大型夯土台,加龙台、北将台、南将台等,地下有面积宽广的夯土基址。
龙台最大,东西宽265米,南北长285米,高19米,是当时主要官殿基址。
这些夯土台和基址,显示了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市建筑的基本面貌。
解放后进行了大量勘查工作。
在大北城还发现作坊、炼铁、陶窑等遗址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